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─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

    ,永离于正道(《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?难品第四十二之四一五》)   尔时,佛告诸比丘:如人掷杖于虚空中,寻即还堕,或根著地,或腹著地,或头著地。如是沙门、婆罗门于此圣谛不如实知,集圣谛.灭圣谛...世间的道谛和灭谛,可以让集消灭,例如以正道修行,便能够灭除集,而到达理想的、圆满的涅槃世界。   因此,四圣谛也可以说是佛教真理的原则,因为世间的道理,可以说都是“公说公有理、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660104.html
  • 解读曼殊五部曲

    所以,逃禅也不容易啊!种种逃禅的特异方式,迫使我们返观人类自身的处境。忏尽情禅,空诸色相,为什么这样呢?佛经里已替我们作了很好注解,《涅槃经》上说人生有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,...后来,苏曼殊因耐不住芒鞋破钵的清贫生活之,窃取师父银洋二角,不辞而别,不知去向。数月后,穿着袈裟的苏曼殊又突然出现在《中国日报》社,同事为之愕然不已。  释曼殊“早岁披剃”,曾三度出家,不但披着袈娑...

    达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3060364.html
  • 般若义理的探究

    ,断舍吐尽,无欲灭止没者,是名灭圣谛。云何苦灭 道圣谛?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方便正念正定。  有云,有云三界为,有云五阴为。有云烦恼业为集。有云涅槃为灭,有云对治为道。今依分别圣...忧恼亦无性为性。内法外法亦无性为性。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无性为性。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圣道支亦无性为性。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亦无性为性。解脱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无性为性。布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160387.html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 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 释界明  引言  人生短短几十年,多乐少,种种身心痛苦,煎熬我们,吞噬我们。我们应当面对痛苦,解脱痛苦,而不是逃避痛苦,掩盖痛苦。作为一位佛教徒,对应有一番深入的认识,这是学佛初步。故声闻人所禀的四谛法中以谛为首。有三等许多种,这样归纳人生众可以让众生产生一种畏惧、厌离之心,从而去寻求解脱之道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上讲,是小乘人追求解脱之因。  一个人能够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佛教的礼仪及其禁忌

    ) 、“疑”(犹疑)、“恶见”(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、断见等)为六个根本烦恼。由于有烦 恼,就会感到人生是的。一般地说,人生有: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、 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五取蕴。...巴利语系佛教即 南传佛教,又称上座部佛教,俗称小乘佛教; 汉语系佛教即北传佛教,又称大乘佛教。据史书 记载,汉语系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二年传到中国中原地区,至今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,;藏语 系佛教从公元世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4061319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

    四谛”说和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为蓝图而撰著的著作。他把人世间的“”,分成6类40种,就是依据佛经的“四”、“&...宗派,进行了尖锐的批判:   三论宗的二谛、不中道教义,“只是一些诡辩或者说是作一些文字的游戏”;   “净土宗是讲成佛最容易的一个法门,也是骗人最多害人最重的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5461535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1)

    不寂。而灭空空及以倒无攀缘也。假静慧观者。学观有情法假定慧。由此定慧一切假会谛伏灭。能受三界罪性集灭。言而生一切善者。道资粮也  经。若佛子至为慧用故  述曰。第六慧心中空慧者。举第六度。明行相中...根尘色法处色等名为所法。下出体云识界色界。于此不着言不动转。十禅支者。一寻。二伺。三喜。四乐。五心一境性。六内等净。七舍。念。九正知。十不不乐受。以一念智双观二空。一切我人无合散者。观生空故。内外现种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561868.html
  • 光严童子—何处是道场

    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,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,否则会觉得差不多。因为受,好受的就爱,受缘爱,爱得要死就要抓住。爱缘取,我要这个茶杯、这个手表,要抓。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,求不得嘛!人生有。你越想求...是道。   “慈是道场,等众生故。悲是道场,忍疲故。”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。慈就是爱,看一切众生平等,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。真做到这一点,就是慈,也就是道场。如果说,我看一切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46202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佛经所说的中,求不得便是欲望不能满足所造成的痛苦。  《中阿含经.阴经》卷二十五中,也深刻阐明了欲的过患。《经》中说:‘云何欲患?族姓子者,随其技术以自存活,或作田业、或行治生、或以学书、或明...。   又人类的乐受,与受、忧受、喜受一样,都是一种情绪,我们喜欢乐受,也喜欢喜受,但乐受过后必然是受,喜受随之是忧受,苦乐忧喜都属于动荡不安的心态,在四禅定的修行中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因为喜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2)

    自性,这是有为法真实相,佛教中有空观;是佛教对人生实质的判断,佛经仲介绍人生的种种苦恼,如前面所说的三、无量诸,认识人生的痛苦是解脱人生痛苦的前提。  集谛:是招感苦果的原因。集的内容,分为...应该靠自己努力,依法而行,法是什么?正道也。正道是人类趋向解脱的最佳方案。  四谛法门,是佛陀主要对声闻人说的,佛陀当初对五比丘转四谛法轮时说:‘此是汝应知,此是集汝应断,此是灭汝应证,此是道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862119.html